目前分類:聖嚴法師語錄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遠離慢心過患

在希臘神話中,一位藝術家與他的兒子伊卡洛斯因故被囚禁在克里特島上,他於是發明了人工羽翼,準備和兒子一起飛行逃離。在幫兒子伊卡洛斯裝上人工羽翼時,他特地警告:「你千萬別飛得太高,若是飛得太高,太接近太陽,黏合羽毛的蠟,會因為太陽的高熱而融化。」伊卡洛斯點頭答應。之後,父子兩人順利起飛。

在最初的緊張過後,伊卡洛斯嚐到飛行的喜悅,開始展翅飛翔、嬉戲,感覺自己飛行自在、高人一等,以往看起來極宏偉的建築、高山,如今在他眼下,卻變得如此渺小,世界彷彿就在自己的羽翼之下,於是,他忘記了父親的叮嚀,不自覺地愈飛愈高,羽翼中的蠟也在不知不覺間融化,待伊卡洛斯發現時已經來不及,只能墜海而亡……

⋯⋯

導致伊卡洛斯墜落的,不是那對翅膀,而是他那顆忘了天高地厚的慢心。

慢心人人皆有,個人條件、家世背景以及後天際遇等,都可能是長養我們慢心的因素,而另外一個凡人無法擋、聞之暈陶陶的讚歎,更是讓我們慢上加慢的陷阱。我們都喜歡聽讚美的話,因為它帶給我們樂受,但樂受是一時的,如果因為嘗過讚美的樂受,而期待下次的讚美、得不到讚美、或是別人讚美的不夠,反而會導致我們的煩惱。慢心增長之後,更可能對上會頂、對下會壓、對人計較和排斥,眼見什麼人都不夠好,把自己看得太高,把別人看得太低,久而久之,讓人避之危恐不及,讓自己、讓他人都不快樂,而為自己製造未來的苦果。

那麼,要如何避免稱譽帶來的慢心增長呢?聖嚴法師教我們用因緣觀。「當我們能夠從因緣觀的角度思考時,就會懂得謙虛,因為你的奉獻只不過是成功條件的一環,不代表全部都是你的功勞。」以伊卡洛斯為例,他的飛行主要是由於父親的設計發明、以及那對集合了許多羽毛的翅膀,再加上天候、風力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因素,雖然操縱翅膀的他也是主因,但失去這些種種因緣條件的配合,他也飛不起來。所以,「要把自己當成配角,是眾多因緣裡的一個因素,這樣就不會那麼自我中心,而能常常想到還有其他的人,感謝其他的人、感謝其他的因緣。」

如果能有因緣觀的認知,會知道自身擁有的優秀條件,也不過是這一世的因緣和合;即使位居要職而被仰望簇擁,也會明白權勢地位是一時的,有上就有下;即是自己被當成偉人,致力服務奉獻、救國救民,也不自以為偉大。

以聖嚴師父為例,他的忙碌從不為自己,只希望世間少一點苦難,眾生多一點安樂,然而,為此忙碌大半生的他卻把大家對他的感恩歸給三寶,而恆對眾生抱著感恩之情,因為如《維摩詰經》所說:「菩薩是向眾生中求的。」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,就是因為有眾生可度,如果沒有眾生可度、可服務,哪來自我成長、自我建設、自我成就的機會?諸佛菩薩尚且如此,何況是我們一般凡夫。

所有自身的好都是因緣,所有順遂的際遇都是無常,所有順利推動的事是眾緣和合,所有為別人的付出都是對方成就自己,如果對此能夠清楚明瞭,自然不會起慢心,也就能遠離慢心帶來的危害了。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4_824339457  

聖嚴師父開示

 

【懺悔與負責任 】

 

「懺悔」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。

 

懺悔的意思是「承認錯誤」,但是承認

錯誤之後,還要負起責任,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後果,

這才是懺悔的功能。

 

 

根據佛經,懺悔有三種方法:

第一是對自己的良心懺悔;

第二是對我們所虧欠的人懺悔;

第三則是當眾懺悔。

在當下承認錯誤的同時,對自己負責,也對他人負責。

 

 

 

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懺悔,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,或是

 

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,所以會在佛前求懺悔,請佛菩薩為我們作證明。

佛經指出,凡夫的起心動念,無不是業、無不是罪,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客觀持平,都

 

不免會犯錯。

 

尤其我們的記憶總是很快就把錯的、壞的事情忘掉,或是不願想

 

起,甚至於把錯誤合理化;

但是對自己得意的事、對別人的貢獻,卻又記得牢

 

牢的,而變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謙虛心。

所以無論知不知道、有沒有發現自己行為上的錯誤,我們都應該懺悔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其實在我們一生之中,無意間對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,他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父

 

母、兄弟姐妹等最親近的親人;我們傷他們的心,讓他們受苦受難,而自己並

 

不知道,甚至有時候讓人家受苦受難,心中還在幸災樂禍,說:「活該!希望

 

他再更苦一點,這樣才能發洩我心中的不滿。」像這樣的心理,都應該要懺悔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天天懺悔的話,我們的身心行為,就會愈來愈清淨。

 

 

如果做錯了事不懺悔會怎麼樣呢?佛教徒相信「罪有罪報,業有業報。」果報

 

有好有壞,好的叫作「福報」,壞的叫作「業報」、「罪報」。如果不懺悔,我們

受的苦難就會多些;如果懺悔,受的苦難就少些。

 

我們的家庭、事業、學業,甚至於健康,都免不了會產生種種的挫折、磨難。

 

這些阻礙、不如意、不順心,其實都是我們過去在有意、無意間,所造的種種

 

罪業,而形成的果報。

 

但是許多人不理解這個觀念,一旦果報現前了,就覺得

是老天沒有長眼睛,而埋怨:「像我這麼好的人,為什麼老天對我不公平?為

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事?簡直是沒有天理公義!」

 

甚至會進一步會想:「天底下根本沒有天理、良心!既然人家對我這麼壞,憑

 

什麼我要對人家好?」從此自暴自棄,出現報復的心態。

這樣不僅害他人深陷苦難,也使自己再受一層煩惱所苦。

 

所謂冤冤相報,無有盡期,真是苦上加苦、

 

罪上加罪;如果還不懂得懺悔,想清楚問題的癥結,情況便會愈來愈嚴重。

 

如果不懺悔,就像欠債不還一樣,總有一天債主會逼上門來。尤其到過年的時

 

候逼得更緊;試想看看,過年過節如果有債主上門逼債,不是很痛苦嗎? 懺

 

悔以後,無論有形、無形,無論債主是不是在我們面前,至少我們良心上的負

 

擔已經減輕了。

 

可是懺悔以後,並不等於罪過就此一筆勾消,而是「承認錯誤,願意承擔」的

 

意思,是表示「欠你的錢我會慢慢的還,等我有錢的時候一定會還,而且會主

 

動還。」而且懺悔並不是將所有的過失都推給佛菩薩來負責,如此是誤解了懺

 

悔的真正意思,也不符合因果觀念。

 

不肯擔負責任,就不會改變自己,業力就永遠存在,這種假的懺悔並無法淨化

 

內心;而且不懺悔改變,便無法真正肯定自己、接受自己。其實,只要肯接受

 

「人是無法逃遁於自己的所作所為」的觀念,就會提醒自己少做一點錯事,這

 

樣便能達到防非止惡的功用。所以懺悔之後,不是什麼事都沒有了,而是要更

 

努力多做功德、多行布施,已積聚善緣。

 

懺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,只要至誠地表明懺悔業障、罪障的決心即可。另

 

外,也可以念〈懺悔偈〉: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,從身語意之所

 

生,今對佛前求懺悔」。它的意思是:「由於我過去貪、瞋、痴的心理,造了種

 

種的業,透過行為、語言和思想表現出來,傷害到人;現在我來到佛前真心懺

 

悔,願佛菩薩給我做證明,證明我已經全部懺悔了。」

 

懺悔也可以用拜佛的方式,一邊拜一邊懺悔,一面念一面拜,或者是念完以後

 

再拜。藉由無我的禮拜及〈懺悔偈〉的反思,就能毫無隱瞞地徹底承認錯誤,

 

並增加擔負責任的勇氣,達到懺悔的功用。

 

本文摘自法鼓文化-找回自己

 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生活心法】禪為何能安心?

 

一般人都說身不能安,心就不能安,但是站在禪修者的立場則剛好相反,心不能安,身就不能安。所以身安心就安,其實是很粗淺浮面的安定,而不是真正的安心。   

 

*心不波動

一個禪修者,在平常時心不會有波動,即使遇到再大的衝擊、刺激、打擊,都不會讓自己的心產生波動。理由有二,其一就是宗教的力量。用佛法的因緣觀來看,問題的發生都有它的前因後果,不必覺得忿忿不平。所謂事出必有因,原因是什麼,也許一時弄不清楚,或者根本找不到,但是這個潛在的因由一定是存在的,自己心

裡有數之後,平心靜氣地接受這樣的事實,然後處理它。  578987_481516458564485_1345855812_n

 

其次則是,已經發生的事,再煩惱、再急也於事無補,不如自己先安靜一下,家裡的人也可能因此而安靜下來,問題反而就能解決了。所以遇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先安心,面對現實。心一定要平靜才能把事情處理好,如果心裡混亂,事情很難處理好。不管是面對日常瑣事,還是處理生死大事,道理都是相同的。 

 

*觀察自己的心

另外,我們還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態,觀察自己的心。注意它的不舒服、煩惱、難過,了解它而不要分析它,了解自己正面對著什麼樣的狀態,煩惱也罷,情緒也罷,通通先放下。萬一碰到緊急的突發狀況,當下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時,怎麼辦?我的建議是:提高警覺,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,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處理方式。1798224_606801709369119_388363160_n  

 

我在美國有一個出家弟子,當我不在美國的時候,他會善盡職責的守著道場。有一天,有個美國人住到我們道場裡,這個人脾氣很大,經常跟我這個出家弟子吵架。弄得我這個弟子趕他走也不是,不趕他走也不是,後來他就用這個注意呼吸的方法面對這個美國人,只要對方發脾氣的時候,他也不跟對方吵,就只專注自己的呼吸,久而久之,這個美國人覺得無趣,漸漸地也不發脾氣了。1600979_763817973629669_2053521341_n  

 

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:《安心禪:上班族40則安心指引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558486_599551780094285_1467909206_n  
  

【暴力】是生命的一面鏡子,映現「瞋怒」的心鴦掘摩羅:佛陀時代的殺人魔王

鴦掘摩羅出生時,憍薩羅國曾有奇特的變相發生:所有剎帝利的武士階級,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劍,並作準備戰鬥的姿勢,隨即利劍的鋒刃缺了口,斷了鞘,握在手中的把柄,也跟著墜落在地。這是非常奇特的現象,使得全國的武士們,都莫名其妙地驚惶起來。後來經過調查,原來是舍衛城北的一個村落中,生了一個嬰兒,因此,便以伽瞿(一切世間現)來作為這個嬰兒的命名。

漸漸地,伽瞿長大了,這個英俊健壯的青年,徒手能捉飛鳥,行走快過奔馬;但他又是個溫文儒雅的好青年,侍奉母親極其孝順。只可惜,他投錯了師門。

當時,舍衛城內有一個很負盛名的外道學者正在講學,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學生。可是那個外道學者,有著一個年輕美貌而又妖媚淫亂的妻子,最糟糕地,她竟然偷偷地愛上了伽瞿。

有一天,外道學者帶許多學生出去了,伽瞿卻被留在老師的家裡。他的師母見到四下無人,便悄悄地走近伽瞿,以風情萬種的姿態,毫不隱瞞的話語,表達她的願望。伽瞿感到驚訝,也感到痛苦,便義正辭嚴地拒絕:「老師等於父,老師之妻等於母,我怎麼可以做這樣逆倫的醜事呢?」

「你當真不答應?」他的師母惱羞成怒了:「不識抬舉的蠢東西。我恨你!我要毀滅你!」接著,她回到臥室,用自己的手,狠命地撕碎身上的衣衫,忍痛劃破了皮肉,弄成披頭散髮,在衣衫下半裸著鮮血淋漓的胴體;再以繩索懸頸,佯裝自殺!

不一會,外道學者回來了,入了家門,跨進臥室,一幅驚人動魄的畫面,使他連奔帶跳地走近他的妻子,解開繩索,並且探問原由。

顯然地,學生強暴師母,以致師母羞憤自殺,那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了。他要結結實實地教訓伽瞿一番,他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詭計,他要利用國王的武力來解決伽瞿的生命。

他把伽瞿叫到面前,裝著非常嚴肅而又懇切的樣子說:「你是我最喜歡的學生,我現在要教你一個得道生天的祕密法門。」

「你在中午之前,持劍站在進出城門的大路口上,見人就殺,殺一個人,便割取一隻手指,用線貫穿,戴在頭上,成為指鬘,殺滿一千個人,穿夠一千隻手指,你就得道了,被殺的人也可生天了。」

「稟告老師。」伽瞿覺得大惑不解:「不論那一種宗教,那一個學派,都是崇尚淨修梵行,孝順父母,慈悲平等的。教弟子殺一千個人作為得道的法門,不是有違古聖先賢的教訓嗎?」

「唉!太使我失望了,你竟是個不從師教的壞學生!」於是,伽瞿便在矛盾與痛苦的心境之下,接受了老師的教示。仗著寶劍,到了四通八達的大馬路口。

由於業力的驅使與成熟,竟有許多兇神惡鬼來助威,使得伽瞿的心智迷亂了,面目猙獰了,殺意增強了,氣力壯大了,逢人便殺,人血塗身之後,再來加倍地殺人。從遠處看去,伽瞿已像一個夜叉羅剎,已像一隻瘋狂的野獸。

因此,鴦掘摩羅的兇名便在舍衛城中傳布開來,也在整個憍薩羅國散布開了,因他頭上戴著用人手穿成的指鬘,以梵語來說,就叫作鴦掘摩羅。

大家都不敢經過那條大馬路口了。全城的商店都關上了門,全城的男女老幼也都躲藏起來。國王通令全國戒備,徵集最勇的武士討伐,竟然沒有一人膽敢赴命。4992_317201178397833_1670221146_n   

憍薩羅國的舍衛大城,成了風聲鶴唳與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。看看天上的日影,已經快近中午,廣闊的大馬路上已人跡杳然,甚至連鳥獸也看不見一隻。鴦掘摩羅的殺人成績,已經非常可怕,但於一千人數,尚需一人來補足。這時,他的母親雖風聞他的兒子已經成了殺人魔王,人們也一致地罵她是兇神的母親或老母夜叉。但她想到該是飢餓的時候了,兒子再不好,終究是自己的骨肉,所以取了食物,為她的兒子去送午餐。

鴦掘摩羅發現來了一個人,便毫不猶豫地提劍迎上去!千鈞一髮之際,釋迦世尊突然出現,鴦掘摩羅心裡真是歡喜,他想他的母親竟然有一個替死的沙門了。但他從未想到,佛陀也在逃避他的擊殺。使他最不甘心的是,佛陀那種緩慢而行的走路方法,竟使他那快過奔馬的腳程老是被拋在後頭。再看看,佛陀雖然站在原地不動,他也無法追趕得上,以致累得他氣喘如牛,還是追一個不即不離。

於是,鴦掘摩羅發怒了,他說:「你這個不知死活的出家人,知道我是誰嗎?還不乖乖地停下來受我一劍!」

「醒醒吧!可憐的青年。」佛陀說話了:「正因為你沒有停止殘殺的癡心,所以永遠追不上我,其實我早就停止了呀!」

鴦掘摩羅究竟是個善根深厚的青年,聽了佛陀這句含藏機鋒的話,又仔細瞻仰佛陀的威德身相之後,竟然真的醒了,真的將那殘殺的癡心停止下來了,歇了腳,扔了劍,慚愧地、惶恐地、懊喪地、虔敬地,像迷路的兒童見了母親似地,向佛陀伏地接足,熱淚灑地,請求恕罪,請求拔濟,請求剃度出家。77101_600275796688550_627396794_n  

轉眼之間,佛陀已將鴦掘摩羅帶進了祇園精舍,佛陀說一聲:「歡迎你來出家。」他便鬚髮自落,袈裟著身,成了一個出家人了。

這時的波斯匿王,好不容易徵集了軍隊,親駕出征,討伐鴦掘摩羅,但他毫無戰勝的把握,所以先請求佛陀的開示。

「大王面露愁容,汗流不止,可有什麼困難的事嗎?」佛陀明知而故問。

「大德世尊諒已知道了,我要去征討鴦掘摩羅啊!」波斯匿王顯得非常驚恐。IMAG0913  

「如果他已改邪歸正,在我座下出家了,大王將會如何呢?」

「我是三寶弟子,我當向他禮足,恭敬供養。」波斯匿王又接著說:「但他絕對不會來出家的呀!」

佛陀把已是比丘的鴦掘摩羅,指引給波斯匿王,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了。於是,國王感動了,全國人民也都感動了,因此而來敬佛聽法悟道的人,不計其數。鴦掘摩羅也證了阿羅漢果。


本文摘錄自:《聖者的故事》聖嚴法師
http://www.ddc.com.tw/PrtShow.asp?Series=11&ClassType=1&CommId=72


圖:鴦掘摩羅,菊子繪,大師密碼R〈誰是下一個倒楣鬼?〉
http://www.ddc.com.tw/PrtShow.asp?Series=122&ClassType=1&CommId=1946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1:李家同【如果我被殺!】

如果我被殺,只要一息尚存,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,我寬恕他,也會為他祈禱,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,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落。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,我也無所謂,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不會痛恨殺我的人,她們一定會為他祈禱,照顧他的家人。不僅如此,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望他被處死刑。我並非善惡不分的人,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,但我更知道,我們心中一定不能有任何恨意,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。尤有進者,我深深感受到:寬恕最能帶來心靈上的平安……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2:在暴力事件中,如何思惟業力法則?如何思惟愛與慈悲?

原諒某人並不表示我們饒恕他的行為,只是放下我們的瞋怒。藏傳佛教有一系列的「修心」或「轉念」法門,我有幸曾經研讀這些典籍並努力依教修行。為了應付逆境,我思惟業力法則,也思惟愛和慈悲。

思惟業力時,我知道無論發生何事——快樂或痛苦——都是我本身行為的後果,因此,怪罪他人或對自己的遭遇感到喪氣,都沒有道理,反之,我必須從中學習,下定決心不再從事不善行而繼續引發痛苦;思惟愛和慈悲時,我思惟傷害我的眾生也一樣希望快樂,避免痛苦,人類之所以傷害他人是因為他們內心痛苦,於是我便對他們培養出慈心,進而擴大關懷更多的人。

當我們害怕、焦慮時,心其實是放在「未來」可能發生的可怕事件上,我們開始想像最糟的狀況,並相信事情真會發生。有效處理這些不愉快情緒的方法,就是「返回當下」,覺知此刻正在發生的事。

即使最糟的狀況出現了,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資源來應付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可以喚起內在的力量,富創造性、建設性地去處理悲劇事件。藉由佛法的學習與禪修,面對逆境惡緣時,我們會知道如何處理而不致於潰不成軍;若欲開發這樣的內在能量,我們必須在平常就訓練自心。

——
圖丹卻准,《我該怎麼辦?》
http://www.ddc.com.tw/PrtShow.asp?Series=90&ClassType=1&CommId=3725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愚蠢的我是真的嗎?

ABGeuomOW7nk8WvrvEYAVA  

聖嚴師父-這愚蠢的我是真的嗎
 
摘自: http://ddmscc.ddm.org.tw/
 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3692  

 

聖嚴師父的關懷-究竟可靠的平安

 
摘自: http://ddmscc.ddm.org.tw/

 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2125 DSC02164 DSC03686  
  


 
摘自: http://ddmscc.ddm.org.tw/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1555342_1457564627800385_351072779_n  

念念是新的

修行電子報第二十八期──【念念是新的】

念念是新的

生命無常,時間卻是延續不斷的。我們每天做晚課時,都會唱誦無常警眾偈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」可見眾生的生命,是多麼的有限。

本文摘自:《禪修菁華集》

若見心中如來藏,三界火宅化紅蓮。

遇到無法突破的困境時,
告訴自己:「虛空廣大,何必分別」,
你就會覺得是
處身於海闊天空的內心世界。
不用牽掛過去,不必擔心未來,
踏實於現在,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。

摘自《智慧100

我認為生命教育的內容,
應該是說明生命如何由胚胎形成,
死亡是必然,從生到死的人生過程中,必須如何安身立命。
如果其中缺乏宗教教育,生命便是沒有源頭也沒有未來,無法使人將生命落實在無限的時空中。──聖嚴法師

世間的一切現象
皆為因緣生、因緣滅,
生滅無常,幻有幻無,
明白了這個道理,
就不會把自己所有的看得太重,
便不會放不下提不起。

摘自《修行在紅塵──維摩經六講》

 

聖嚴法師語錄

可以提起時當提起,
必須放下時放下,
不要害怕,不要擔憂;
能夠改善則改善,
不能改善則放下,
不必慌張,不必恐懼。

禪門〈禪修指引系列〉

« 《師父開示》分享聖嚴師父的開示 聖嚴法師的金錢觀

20081110日功課 »

摘自:http://blogs.ddbc.edu.tw/grace/category/01%E8%81%96%E5%9A%B4%E6%B3%95%E5%B8%AB%E8%AA%9E%E9%8C%84/

 

法鼓山潮州辦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